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 The Tooth Tissue Junction, Major and Minor Connectors – Course Transcript

  • 1. 4.牙齿-组织接合点 Ting Ling Chang, Takahiro Ogawa and John Beumer III Division of Advanced Prosthodontics, Biomaterials and Hospital Dentistry贾骏 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Thisprogram of instruction may be reproduced, recordedNo transferred this program of instruction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 or portion of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digital, photographic, mechanical etc., or by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prior permission.
  • 2. RPI System 牙齿-组织接合点 (Kratochvil) 近中支托 邻面板 牙齿-组织接合点 I杆
  • 3. 牙齿-组织接合点 Kratochvil, 1963之前义齿设计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v  牙齿-组织结合点处的丙烯酸 树脂 v 丙烯酸树脂多孔并且聚集口腔 细菌和菌斑 v  牙齿-组织结合点处的空隙 v 会挤压入食物 v 会长入增生的组织(箭头)
  • 4. 邻面板定义v 与基牙邻面(导面)相接触的金属板
  • 5. 邻面板 vs 导面邻面板(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的一部分,与 导面(基牙的远中平面)导面相接处)
  • 6. 牙齿- 组织接合点 Kratochvil, 1963之前义齿设计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v  牙齿-组织结合点处的丙烯酸 树脂 v 丙烯酸树脂多孔并且聚集口腔 细菌和菌斑 v  牙齿-组织结合点处的空隙 v 会挤压入食物 v 会长入增生的组织(箭头)
  • 7. 牙齿- 组织接合点 Kratochvil RPD理念解决方案 v  延展修复体使其接触积压的整个邻面, 消除所有的空隙 v  利用金属部分同牙齿- 组织接合点接触
  • 8. 牙齿- 组织接合点 Kratochvil RPD理念理念 v  免于食物嵌塞 v  防止组织在牙齿和修复体之间的增生 v  金属表面没有孔洞,不会聚集口腔细菌和菌 斑 v  菌斑附着减少
  • 9. 牙齿- 组织接合点邻面板-设计 v  应当在缺牙区粘膜上延伸2mm v  应当由金属制作 v  金属易于清洁并且不会聚集口腔 细菌和菌斑 2 mm
  • 10. 邻面板-牙支持可摘局部义齿 其他的优点-支撑和固位v  牙支持义齿通过前后牙的支撑作用,恢复和保持牙弓的完整性v  当邻面板相对互相平行时,会显著增强固位
  • 11. 邻面板其他的优点-恢复牙弓的完整性 v 本病例设计中尖牙与前磨牙之间的邻面板(箭头处), 协助恢复牙弓完整性,提供固位体的对抗臂并且帮助防 止食物嵌塞 v 余留牙能够因此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更大范围的分散力 量来抵抗咬合及侧向力,行使功能 Courtesy Dr. T. Berg
  • 12. 邻面板其他的作用-恢复牙弓的完整性邻面板恢复了整个牙弓的完整性。当受到侧向力时,联合在一起的牙弓能够更好地分散及吸收力
  • 13. 邻面板其他的作用-恢复牙弓的完整性邻面板恢复了整个牙弓的完整性。当咬合力和侧向力施加于游离端区域时,联合在一起的牙弓能够更广泛地分散力
  • 14. 邻面板其他的作用-恢复牙弓的完整性邻面板恢复了整个牙弓的完整性。当受到侧向力时,联合在一起的牙弓能够更好地分散及吸收力 Courtesy Dr. T. Berg
  • 15. 邻面板其他的作用-恢复牙弓的完整性邻面板恢复了整个牙弓的完整性。当受到侧向力时,联合在一起的牙弓能够更好地分散及吸收力 Courtesy Dr. T. Berg
  • 16. 邻面板 其他的作用-对抗v  同其他小连接体一起发挥作用,对抗对侧的固位臂v  通过延伸磨牙舌侧邻面板,牙齿被恰当的加强并且与固位体形成对抗作用
  • 17. Proximal plate设计-后牙 v  遵循牙齿的外形曲度 v  在基牙的颊舌面扩展到自洁区
  • 18. 邻面板设计-前牙 v  唇面有限的伸展,增进美观
  • 19. 小连接体定义v  大连接体或可摘局部义齿基板以及修复体的其他部件 之间的连接体,例如卡环组、邻面板、牙合支托或舌 隆突支托
  • 20. 小连接体 设计原则v  应为刚性v  支托的小连接体-从大连接体到支托的垂直部分应当至少5mm从而 减少食物存留,如果空间不足则考虑使用舌板
  • 21. 小连接体 设计原则v  应为刚性v  支托的小连接体-从大连接体到支托的垂直部分应当至少 5mm从而减少食物存留,如果空间不足则考虑使用舌板 Courtesy Dr. A. Davodii
  • 22. 大连接体定义: v 局部义齿铸件的刚性部分,连接支托及修复体跨 牙弓的其他部分.上颌 v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 v  腭前部连接体 v  腭中部连接体下颌 v  舌杆 v  舌板
  • 23. 上颌大连接体选择的标准 v  缺牙区的位置 v  所需支持的量 v  所需的刚性程度 v  患者的喜好 v  对现有余留天然牙继发缺失的估计 v  转动轴的位置
  • 24.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由于能够提供最佳的刚性连接和占用最小的体积,较为常用. Courtesy Dr. A. Davodii Courtesy Dr. A. Davodii
  • 25.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连接体的前牙区部分的位置依据患者治疗的需要放置 v  如果前牙区需要修复,连接体应当伸展到前部缺牙区 Courtesy Dr. E. King Courtesy Dr. E. King
  • 26.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连接体的前牙区部分的位置依据患者治疗的需要放置v  为了增强支撑(抵抗侧向力)及提供支持,在一些病例中,前部设计为 伸展并接触到前牙区牙列 Courtesy Dr. T. Berg
  • 27.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连接体的前牙区部分的位置依据患者治疗的需要放置v  如果有前牙区需要修复,连接体应当伸展到前部缺牙区 Courtesy Dr. E. King Courtesy Dr. E. King
  • 28.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连接体的前牙区部分的位置依据患者治疗的需要放置v  为了增强支撑(抵抗侧向力)及提供支持,在一些病例中, 前部设计被为伸展接触到前牙区牙列v  如果连接体覆盖了前牙的舌面,就应当确保连接体与基牙精 确配合,此外还应尽量薄以避免食物存留和影响清晰的发音
  • 29.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如图所示,连接体的前牙区部分伸展接触到前牙区牙列,同时也提供了可摘局部义齿的间接固位
  • 30.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v  如果前牙舌侧区不是必须要被覆盖,连接体应当被设计为远离天然牙v  连接体的边缘应当终止于腭皱襞,从而减少金属与粘膜的接合点 Courtesy Dr. A. Davodii
  • 31.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连接体后腭杆的位置 v  在颤动线之前 v  要短于钩状切记区
  • 32. 上颌大连接体 圆环形前后连接体v  连接体的外形最粗部分在铸件的中央,在两侧边缘处逐渐平滑到粘膜v  为了减小舌体的干扰不适,前牙区的连接体应为带状而不是杆状 Courtesy Dr. A. Davodii
  • 33. 腭中部连接体v  被用于修复单侧或双侧的一或二个牙缺失.v  为了保持刚性,连接体最小宽度应为8mmv  为了保持刚性,腭中部连接体必须保证至少1.5mm的厚度
  • 34. 腭前部连接体v  当前牙缺失时,用于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v  如果使用没有后牙区连接体的腭前部连接体,应当增加连接体的 体积和面积.v  当使用这种连接体时,应当注意刚性,要求连接体的中间部分至 少1.5mm Courtesy Dr. E. King Courtesy Dr. E. King
  • 35. 腭前部连接体v  当前牙缺失时,用于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v  如果使用没有后牙区连接体的腭前部连接体,应当增加连接 体的体积和面积.v  当使用这种连接体时,应当注意刚性,要求连接体的中间部 分至少1.5mm Courtesy Dr. T. Berg
  • 36. 腭前部连接体v  当腭部的隆突阻碍了使用前后腭侧连接体时使用v  如果使用没有后牙区连接体的腭前部连接体,应当增加连接 体的体积和面积.v  当使用这种连接体时,应当注意刚性,要求连接体的中间部 分至少1.5mm Courtesy Dr. T. Berg Courtesy Dr. T. Berg Courtesy Dr. T. Berg
  • 37. 腭前部连接体v  当腭部的隆突阻碍了使用前后腭侧连接体时使用v  如果使用没有后牙区连接体的腭前部连接体,应当增加连接 体的体积和面积.v  当使用这种连接体时,应当注意刚性,要求连接体的中间部 分至少1.5mm
  • 38. 大连接体 珠状封闭线v  上颌大连接体边缘处的浅“V”状后 堤,形成堤状边缘从而防止食物残 渣进入连接体下方.
  • 39. 全腭板适应证 v  当需要获得最大的粘膜支持面时采用 v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基板基牙位置不佳或存在 其他问题 v  后牙树脂区有重衬可能 Courtesy Dr. T. Berg Courtesy Dr. T. Berg Courtesy Dr. T. Berg
  • 40. 大连接体-下颌提供两种形式 v  舌杆 v  舌板 Courtesy Dr. A. Davodii选择何种形式基于以下两个条件: v 所提供的空间解剖结构 v 余留牙的牙周条件
  • 41. 大连接体-下颌舌杆 v  首选设计 v  较少的食物嵌塞 v  简单且组织接触最少 v  较少菌斑聚集
  • 42. 舌杆 设计原则v  为了保持足够的刚性,舌杆的 Gingival Crest 高度应为4mm,厚度应为2mmv  舌杆的上部边缘应当放置在至 3 mm 少距牙龈边缘3mm的部位 4 mmv  从抬高位的口底(舌系带)到 牙列周围牙龈边缘应当能提供 足够的空间(7-8mm).
  • 43. 舌杆 设计标准v  因此,如果要制作具有足够刚性的舌杆,从口底(舌系 带)到牙龈边缘的最小空间应为7-8mmv  在临床上可以使用牙周探针来检查所需的空间是否足够 v  指示患者抬高口底进行测量 3 mm 3-4 mm
  • 44. 大连接体设计-下颌v  如果舌杆向后牙区延伸,则其应当至少离开牙龈边缘3-4mm, 从而减小食物嵌塞v  如果后牙区空间不足,则采用舌板设计 4 mm 3-4 mm
  • 45. 大连接体-下颌舌板v  当口底的外形不足以容纳舌杆时使用v  用来稳定存在牙周问题的牙 Courtesy Dr. A. Davodii Courtesy Dr. A. Davodii
  • 46. 大连接体-下颌舌板v  附加作用 v  提供额外的稳定作用 v  保证前牙继发性缺失后的修复 Courtesy Dr. A. Davodii Courtesy Dr. A. Davodii
  • 47. 大连接体-下颌舌板v  附加作用 v  提供额外的稳定作用 Courtesy Dr. A. Davodii
  • 48. 义齿基板连接体定义 v  用于连接义齿基板的丙烯酸树脂支架 的部分功能l  连接义齿基板的丙烯酸树脂部分l  金属的外展隙使树脂远离基牙
  • 49. 义齿基板连接体功能 v  连接义齿基板的丙烯酸树脂部分 v  提供强度用于维持整个修复体的刚性注意:简单的杆容易制作且坚固,避免网眼状
  • 50. 义齿基板连接体 设计注意事项- 下颌v  放置位置依赖于: v  与对颌牙弓间的距离 v  人造牙的位置v  在下颌,连接体应当被放置于牙槽嵴顶部和舌侧v  设计–在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丙烯酸树脂和金属部分 之间形成一条确定的完成线 Courtesy Dr. A. Davodii
  • 51. 义齿基托连接体 设计注意事项v  在连接体的组织面(箭头处)和组织表面之间应当留有 1mm的间隙,来保证丙烯酸树脂具有足够的厚度。 v  如果树脂薄于1mm则容易沿完成线折断并且同金属支 架分离
  • 52. 义齿基板连接体 设计注意事项v  大连接体与义齿基板丙烯酸树脂之间的接合区域必须 有足够的体积,从而保证强度防止发生折断v  为了提供足够的量保证强度,接合区应为扇形
  • 53. 义齿基板连接体 设计注意事项v  在上颌,上颌结节与对颌下颌磨牙后垫之间的距离通常很小v  因此,连接体的设计应远离该区域(箭头)
  • 54. 义齿基板连接体 设计注意事项v  由于会干扰排牙,连接体不应当放置在牙槽嵴的面-颊侧区域v  丙烯酸树脂同金属铸件(完成线)之间的连接要求具有一定体积 并且呈90度角
  • 55. v  登陆www.ffofr.org获取数以百计更多的关 于全口义齿、种植体、可摘局部义齿、牙 科美容修复以及颌面赝复体的课程v  所有课程均免费提供v  我们的目的是创建口腔修复学领域最好、 最广泛地在线课程指导
  • 56. 关于中文翻译v 我在UCLA短期学习的期间,萌生了将www.ffofr.org的资源翻译介绍给国内同仁、尤其是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的广大基层口腔工作者的想法。因为就我个人而言,这是我在口腔修复领域接触到的最好的教学资源,而且它免费提供给每个口腔工作者。v 由于能力和时间所 限,一定会有不少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 ,敬请各位老师、同行们指正,我会将其完善(Email:jiajunmail@gmail.com) 。当然如果精力允许,请尽量学习原版,因为那才是原汁原味的。v 衷心感谢Dr. John Beumer III 等UCLA老师们无私的馈赠。